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
內蒙古自治區幅員遼闊,總面積位列全國第三,然而水資源僅占全國總量的1.9%,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二,且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受制于水、受困于水,內蒙古迫切需要破解這一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難題。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將節水行動納入“六個行動”重大部署,把節水作為事關發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擺在治水管水空前重要的位置。一場節水攻堅戰在北疆大地全面打響。
“量體裁衣”——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為內蒙古節水行動“量體裁衣”,明確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突出抓好農業節水、加快推進工業節水等9個方面30項具體舉措,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節水工作意義重大。內蒙古水利系統作為節水行動牽頭部門,搶抓機遇、拼搏實干,圍繞“節水、用水、調水、增水”四維治水,全力抓好節水行動。
內蒙古自治區水文水資源中心節水促進處副處長王俊介紹:“《方案》通過加強用水總量指標管控、分行業確定節水指標、分盟市確定節水目標等關鍵環節的硬約束,倒逼全區域、全行業節水,不斷提升自治區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p>
節水目標,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需要各部門長期堅持、持續發力。內蒙古堅持“四水四定”原則,不斷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高質量用好每一滴水。
確定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內蒙古按照自治區“十四五”水資源配置利用規劃、“十四五”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將全自治區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逐級細化分解到盟市、旗縣,地下水進一步細化分解到371個地下水管理單元,嚴格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強化用水效率準入條件。
健全水資源法治體系——成立自治區副主席任組長的水資源節約利用專項組,出臺《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保護和管理條例》,修訂《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節水灌溉條例》、《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與此同時,內蒙古自治區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總體方案、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一盟(市)一策”(2023—2025年)和解決“大水漫灌”問題促進農業節水增效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接連出臺,明確全自治區水資源節約利用總體目標和具體推進措施,細化各盟市重點任務。
嚴格用水強度管控——管網覆蓋范圍內年用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的工業、服務業用水戶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突出抓好規劃水資源論證、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節水評價等重點工作,從源頭上嚴把水資源開發利用關口,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自治區將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逐年分解到盟市,再由盟市分解到旗縣,并對上一年度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一項項舉措的落地,一份份方案的出臺,讓內蒙古節水工作有章可循,隨著節水工作持續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將邁上新臺階。
深挖潛力——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內蒙古是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農業用水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個百分點。今年年初,內蒙古自治區出臺“農業節水提升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深入實施農業節水行動,扎實推進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記者近日走進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河套灌區需水評估、水量調配、方案對比、灌溉調度等模塊。
“這是河套灌區數字孿生應用測試平臺,通過遙感數據與地面監測站,可以快速精準掌握灌區用水情況,并實時反饋到系統中,使分水調度更加高效準確?!眱让晒藕犹坠鄥^水利發展中心永濟分中心副主任姜杰介紹。
內蒙古河套灌區數字孿生應用平臺內蒙古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供圖
在數字孿生灌區永濟灌域試點,自動化監測設備已覆蓋至毛渠(最末一級固定渠道),渠道管理員通過手機App(應用軟件)啟閉閘門、控制流量,按需進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區科學分水調度水平。
不只在河套灌區,近年來察汗淖爾流域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新增取用地下水,切實落實農業節水各項措施,共實施“水改旱”項目24萬畝,封停灌溉機電井2293眼。同時,調整周邊種植業結構,通過種植優質飼草、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幅度壓減高耗水作物、擴大低耗水耐旱作物種植等一系列措施,為“鹽堿白”的察汗淖爾披上了綠裝。
缺水地區如何通過開發利用再生水,挖潛本地水資源?
“包頭居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通過地下管網匯入污水處理廠。經深度處理達標后的再生水,可用于工業用水、景觀補水和城市綠化用水,大大減少工業常規水源的消耗?!卑^市萬水泉水質凈化廠廠長關輝介紹,2024年以來,萬水泉水質凈化廠的再生水為二道沙河生態補水875萬立方米,向希望鋁業、華鼎銅業供應水量1424萬立方米,非常規水得到充分利用。
推行工業企業節水工藝和技術改造,是提升工業企業用水效率的有效手段。
走進鄂爾多斯雙欣電力有限公司節能技改項目現場,一個不吐白煙的“大煙囪”是工業節水的“法寶”之一。技改后的冷卻塔實行管道密閉式循環冷卻,塔下方安裝空氣循環裝置,依靠內外空氣循環實現塔內冷卻,節省大量冷卻水。
“目前冷卻塔節能技改工程一號機組已建成投產投用,預計年節水量可達400萬噸?!倍鯛柖嗨闺p欣電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2024年,內蒙古建成自治區級節水標桿企業4家、節水型企業28家、節水型園區7個,2家企業入選國家水效領跑者企業。典型引領效應促使工業水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內蒙古聚焦城鎮節水降損,實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聚焦高漏損地區,改造老舊破損供水管網400公里以上,持續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嚴控高耗水服務業和特種行業用水。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位推動下,自治區水利系統共同努力,內蒙古用水效率逐年提高,節水事業大跨步邁進。
“兩手發力”——激發節水內生動力
2024年11月,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烏海分行為烏海藍益環保發電有限公司發放500萬元“水權貸”,標志著烏海市首筆“水權貸”落地。
“‘水權貸’指企業以所擁有的取水權或水權交易鑒證書為質押,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一種新型綠色金融產品?!睘鹾J姓f副主席、市水務局局長李和平介紹,“水權貸”將“沉睡”的水資源轉化為金融“活水”,有效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實現水生態產品價值可量化、可變現。截至目前,烏海市已累計發放3筆“水權貸”共計3000萬元。
烏海市首筆“水權貸”落地簽約儀式烏海市水務局供圖
水權轉讓緩解了內蒙古水資源瓶頸制約。打開烏海市水權交易電子平臺,便可以查看烏海市出售水權的企業,兩家企業在線上進行水權交易后,再由水務局工作人員進行最終審批。
“烏海市率先在自治區建設地級市水權交易電子平臺,該平臺依托全國水權交易系統,在烏海市門戶網站布設烏海市水權交易電子大廳與監管端,引導烏海市用水戶統一開展交易,加強交易監督管理,充分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用水權改革提質增效?!睘鹾J兴Y源服務中心副主任盧思穎介紹。
內蒙古近年來積極推進用水權改革工作,釋放水資源“增值空間”。印發《關于推進內蒙古自治區用水權改革的實施意見》,積極培育活躍的用水權交易市場,扎實推動黃河取水指標在總量控制內按照水權交易機制實行優化配置。
“內蒙古將繼續聚焦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等重點領域,全面開展節水行動,管好水資源,用好每滴水,不斷提升自治區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水安全保障?!眱让晒抛灾螀^水利廳廳長生效友說。
行道有路,東風正來。全面實施節水行動的道路上,內蒙古的腳步鏗鏘堅定。
來源:中國水利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革改革委員會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江蘇省人民政府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江蘇省水利廳
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南水北調 山東南水北調 東線有限公司 中線水源公司 中線有限公司 江漢水網公司
揚州分公司 淮安分公司 宿遷分公司 徐州分公司 項目分公司 江蘇東源投資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江蘇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南水北調(江蘇)數智科技有限公司